查看原文
其他

生态修复 | “生态包袱”变身“绿色财富”

祝桂峰 常 鹏 中国矿业报 2023-10-28

清澈的湖水、嬉戏的锦鲤、细软的沙滩……很难想象,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高滩村森林海度假区,原来是一片废弃的矿坑。

顺兴石场打造的“矿山公园”一角


 废矿变身“金山”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对建筑石料需求量大增,派潭采石场迅速崛起,把石山掏空,把平地挖成坑……下一场暴雨脱一层皮,发一回山洪满地泥,是昔日派潭镇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深度超70米的天阳湖前身就是一个废弃采石坑。”森林海开发总监张成彬介绍,因受风雨侵蚀以及人类生产活动影响,废弃采石场坑塘水边水土流失严重,存在风险隐患。
2003年,广东省、广州市先后下达了整治复绿露天采石场的任务,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作为牵头责任部门,随即开展全市范围的采石场整治复绿工作,启动了“山、水、城、田、海”项目暨采石场整治复绿工程。
随着增城主体功能区划定,位于北部片区的派潭镇明确腾退采矿场,保护好绿色宝地,将旅游业和农业作为主攻方向的发展思路。
2015年,增城区本地的一家民企参与到天阳湖的生态修复工作,自此,森林海旅游建设项目启动。经过几年时间的生态修复整治,废弃的高龙石场呈现出较好的景观风貌,“在森林里看海”迅速成为热门话题。2021年8月,该石场的修复案例被列入广东省探索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试点。

插上生态“翅膀”


近年来,增城区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新路径,按照“谁修复谁收益”的原则,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新模式,推动历史遗留矿山由“生态包袱”向“美丽资源”转变。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增城区分局加大对整治后的矿山土地综合利用,利用率达85%,有的开发为林园、矿山公园、生态旅游度假区,有的建成服务城市发展的公共服务设施,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张成彬在采访中表示,目前,森林海项目已经接待游客约50万人次,实现收益已突破亿元,带动就业岗位1200多个,其中,本地劳动力600多人,在“吃住游购娱”生态旅游产业链牵引下,节假日更是“一房难求”。
增城区干部冉悦文自豪地说:“政府通过鼓励企业在关闭矿山打造旅游度假区、开发房地产、建成生态养殖湖和经济果林等多种方式调动社会力量,不仅解决了依靠矿山‘吃饭’的业主和村民的担忧,还达到政府不用投钱、企业投资赚钱、石场复绿自然生态改善‘三赢’的效果。”
“生态疮疤变发展亮点,最得福的还是咱老百姓!”派潭镇居民郭梓俊告诉记者,他高中毕业,就独自扛起了家庭重担,自从派潭镇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农业后,当地游客不断增多,因此他做起了水果生意,如今又做起了海鲜水产生意,收入明显增多。

 创建绿色矿山


广州地处粤中低山与珠江三角洲的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资源条件优越。据了解,广州市已发现矿产47种(含亚种),矿产地820处;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30种,矿产地73处,其中大型矿区12处、中型矿区20处,小型矿区41处。主要矿产有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用灰岩、硝盐矿、煤、矿泉水和地下热水等。
20多年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积极构建资源、环境和社会效益相协调的绿色矿业发展模式;坚持积极引导,重点有序推进;加强绿色矿山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目前,广州已完成了670个采石场的整治和复绿工作,累计复绿面积超25平方千米,每年实现碳汇约260万吨;建成绿色矿山16家,其中有4家矿山已纳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绿色矿山创建率88.9%。
下一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按照《广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和“应建必建”原则,继续推进绿色矿山创建工作,确保2023年底前所有持证开采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到 2025 年,全市持证在采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本文刊登于2023年7月6日《中国矿业报》第1版)




欢迎订阅《中国矿业报》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中国矿业报”独家编辑。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

联系电话:66559956


往期精彩回顾砥砺奋进!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科技事业勇攀高峰永恒闪耀!浩瀚宇宙多了一颗闪闪发光的“黄汲清星”深度解析!江西省地质局生态环境修复产业为何强势崛起


    编辑/宫   莉

    审核/张丽华

    审签/赵腊平   

   旧貌换新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